大连买房网 >楼市资讯
客服电话:0411-39633800
房贷降息是风向标
刘渊:房贷降息政策背后的意义重大,接下来房地产政策方向将从防止过热,转向托底、防止跌太快,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稳楼市的政策出台。
更新于2022年5月22日 刘渊 为FT中文网撰稿
2022年5月15日,央行、银保监会发布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,下调首套普通自住房按揭利率,规定利率下限可比此前下调20个基点,二套房利率不变;同时,各地可以在此基础上,自主确定首套和二套房的利率。

这项政策内容看似简单,利率下调幅度也不大,却在房地产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。因为政策背后的意义重大,在笔者看来,至少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:

1)中央政府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已经很差;

2)此前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不管用,需要中央出手救市;


3)接下来房地产政策方向将从防止过热,转向托底、防止跌太快。而且,未来还会有更多稳楼市的政策出台。

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:

首先,房地产市场很差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,但中央层面始终没有出手救市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,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是持续下行的。以全国新建住宅销售面积来看,去年上半年同比增幅为29%,去年底同比增幅仅为1%,到了今年一季度跌至-19%,最新的4月数据,单月同比跌幅扩大至42%——成为中国商品房市场有史以来的最大的跌幅。除销售数据外,其他房地产相关的各项指标,包括土地销售、开竣工、开发投资等各项指标走势均是如此。可以说,房地产市场已经跌到了谷底。

和以往不同,本次楼市下行后,中央层面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手救市。主要原因在于去年上半年楼市增长过快,2021下半年的回调是政策主动收紧的结果,是计划之中的,自然不需要出手救市。

而且,按当时市场的主流观点,四季度住房成交量下降,主要是由于按揭贷款收紧的结果。购房者想买房,但却贷不到款,所以成交量下降。因此,只要等到第二年贷款额度恢复,购房需求就能恢复正常。但实际情况却不同,2022年初,各地按揭贷款申请和放款条件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,但市场并没有好转的趋势,成交量依然低迷。

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,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探性的放松调控政策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随后,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放松调控的队伍,政策的力度也越来越大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年初至5月15日央行下调房贷利率之前,全国累计已有接近150个城市出台了200多条次放松调控的政策,地方层面救市政策的数量和涉及城市的范围均为历史最高。

那么,这么多的救市政策有用吗?答案是并没有。

笔者在去年10月就曾提出,全国楼市整体下行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按揭的收紧,而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,居民对房价上涨的预期消失了。这个观点,当时我也曾向北京的主管部门做过汇报。而今年上半年市场的走势,验证了这个判断。年初以来,不管是按揭条件的恢复,或是地方政府层面的救市,都不足以改变居民的预期,也无法改变楼市的下行趋势。

而且,房地产行业的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,在我们公司有业务覆盖的30多个内地一二线城市中,年初以来,几乎每个月都有当地房企经营困难而导致的各种负面消息出现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5.15央行下调房贷利率,就成为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。标志着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很差的地步,必须要出手救市。在此之前,或许还有一些疑虑:比如市场能否在不借助过多刺激的情况下企稳?过早救市会否引起房价反弹……,但实际情况最终促使中央决定出手,也标志着我们的房地产政策从防止市场过热,转向托底,防止市场过快下滑。

那么,下一步房地产政策和市场的走向将会是什么样呢?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需要先解释清楚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会走到这一步,以及我们的房地产政策目标到底是什么?

楼市为什么这么差,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原因可能是疫情的影响。但实际上,受疫情直接影响,即由于疫情管控而无法进行房屋交易的城市数量并不多。大多数城市主要是受到疫情的间接影响——由于疫情而对未来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减弱,从而推迟购房计划。而且,在3月份本轮疫情扩大之前,房地产市场就已经在下行的过程中了。因此疫情并不是楼市低迷的主要的原因。

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直接的原因,是前文提及的,去年下半年起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。其中包括房企融资收紧的三条红线政策,信贷收紧的房贷集中度管理政策(规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比例上限),以及房地产税加快试点的消息和众多房企暴雷的新闻。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使得去年下半年居民对房价上涨的预期消失,支撑去年上半年楼市增长的动力没有了,因此楼市转头持续下行。

但是,引发市场巨变的两条主要政策“三条红线”和“贷款集中度管理”的目的并非是打压房地产行业,而是规范市场发展,维持市场稳定。让楼市跌到目前的地步肯定不是出台政策的初衷。从政策的力度来看,也是促使行业和市场维持此前的杠杆水平,不能再继续增加,并不是大幅下调杠杆率。那么,为什么看起来相对温和的政策变化,最终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呢?不到一年的时间,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就经历了从大涨到大跌的巨变。

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,是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持续20多年的高增长后,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。一方面,住房的销量大幅增长,改变了居民住房短缺的局面。1998年至2021年,全国累计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98亿平方米,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,相当于每个人增加了21.6平方米住房。市场需求的主体从没房住的刚需,转向了改善型需求和投资保值需求。

另一方面,由于房价的长期单边上涨,使得相信房价永远涨的人越来越多,最终市场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涨预期。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,市场参与各方,包括购房者、开发商,都愿意把钱投入到房地产。银行也愿意借钱给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。由于“稳赚不赔”,整个行业的杠杆率也快速上升。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的开发商,几乎全是以高杠杆著称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对房价上涨的预期,逐渐取代了居住需求,成为决定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。2021上半年楼市的反弹就是这一特征的体现。

因此,当限制市场继续加杠杆的调控政策出现后,一方面看涨预期消失,从而导致和房价预期直接相关的改善和投资需求明显下降;另一方面,购房需求下降和融资收紧形成双杀,使得高杠杆房企现金流快速恶化。而房企处境越艰难,购房者越不敢买房,市场的负向反馈不断强化,终于导致了目前楼市的困境。

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,地方政府层面的救市政策再多,恐怕也无法起作用。因为单个城市的政策改变不了行业的整体趋势,必须由中央政府出手,才有稳市场的可能。那么,接下来的政策和市场走势会是什么样呢?

由于当前整体市场信心不足,仅靠房贷降息显然是不足以稳住市场的。鉴于开发行业的融资压力依然严峻,且有扩大趋势,政府应该尽快出台能实际缓解房企资金压力的政策,比如允许企业暂时突破三条红线限制,来稳住经营活动。当然,这些政策不是为了鼓励房企继续加杠杆,而是防止风险爆发。从救市政策的轻重缓急来分,救开发商的融资属于“救急”,宜早宜快。而稳定市场的“根本”则是稳定需求。全国整体来看,可以考虑放松非限购城市的首付比例和降低按揭利率。一二线城市可以根据应城施策的原则,在稳定市场的前提下,适度放开现有的各项限制性政策。

一二线城市靠上述政策应该能稳住,但三四线城市的问题比较大。由于经济和人口基本面较弱,而且量价整体仍处在历史高位,上述政策即使全部出台,很可能也无法支撑三四线目前的成交量水平。由于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占全国总量七成以上,稳楼市就是稳三四线需求。在一二线不可能大幅涨价来拉动三四线需求的情况下,类似棚改这样的,力度和规模相对可控的,定向刺激需求的政策,也是可以考虑的。

总之,我相信维持一个稳定的房地产市场,依然是我们政策的主要目标。在官方的各种文件中,也一直是这样表述的。对于稳定的具体含义,我的理解指的是一二线城市房价稳定,既不能大涨,也不能大跌;三四线城市主要是稳定成交量。这一目标,主要是由房地产行业本身的规模巨大,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无可替代,这一客观特性所决定的。在这个特性发生变化之前,我们房地产政策的目标也不会轻易改变。

上述对房地产政策目标的理解肯定是正确的吗?事实上,去年7月初,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热的背景下,笔者就准确的预判了随后楼市的下滑(《推动楼市反弹的力量正在消失》),凭借的正是上述判断。因此,对接下来市场和政策的走势,我相信这个逻辑依然成立。

大家都知道,不存在只涨不跌的商品。如果一个市场是由投资需求和高杠杆主导,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泡沫破灭。因此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很有必要。但另一方面,一口吃不成胖子,同样也不能靠绝食让胖子一下子瘦回来。下跌过快的房地产市场,对整体经济的损害同样巨大。因此政策调控的力度需要非常小心,未来的调控政策会像是走钢丝,在刺激和收紧之间小心的维持平衡。一个稳定的房地产市场,可能是最理想的结果。这也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房地产政策的主要目标。

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意味着房价不能大涨,因此对房价的管控将会持续存在,并进一步强化。笔者多年前曾提出房价车牌化(《车牌、房价与价格管制》)的设想,现在看起来很有实现的可能。房价上涨和杆杆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,如果房价受到严格限制,行业杠杆率也将随之下降,过去随着杠杆率快速增长的名义财富也会出现缩水。因此,虽然是回归正常,但对房地产行业曾经的受益者而言,降杠杆的过程将会非常辛苦。对于这一点,大家做好准备了吗?
友情链接: 腾讯 买房网
公司名:大连普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www.mmmfang.com 版权所有 地址: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华西路35号   服务热线:0411-39633800辽ICP备17003315号-1
客服二维码
底部二维码